西北民航:聚力创新潮 破局正当时 ——陕直股份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

阅读次数:100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6-27

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金融资本与通航产业的深度融合,已成为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动能。当传统通航产业面临空域限制、资金瓶颈等诸多发展难题,金融资本也在积极探寻更具潜力的投资蓝海,二者的融合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更是亟待突破的关键命题。在这场意义深远的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,陕西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陕直股份”)勇立潮头,凭借对政策的精准研判和持续的模式创新,在金融与通航产业融合赛道脱颖而出,成为助力行业发展的强劲引擎。

政策驱动  精准把握融合契机

2004年12月,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《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规定》,放宽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条件,明确对民营投资主体投资组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不作限制,为通航产业注入了新活力。然而,受空域管制基础设施不足飞行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,行业发展进程相对缓慢。2016年5月13日,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正式出台,将通用航空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,并明确建设通用机场和飞行量目标。此政策的实施如强劲东风,推动通航业务向应急救援、旅游观光、农林作业等多元化领域拓展。据民航局统计数据全国经营性通航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320家增长至2020年的523家,增幅显著 

陕西作为我国航空产业的重要基地,在推动通航产业发展上始终走在前列。2024年,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,陕西低空经济发展迎来全新机遇。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《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(2024-2027年)》,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倍增的战略机遇和黄金窗口,锚定智能化、融合化、服务化目标,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推动陕西省低空制造产业能级全面跃升。这不仅为陕直股份等本土通航企业指明发展方向,也为金融资本参与通航产业建设提供政策指引。

近年,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。安徽、江西、湖南等试点省份率先实现“空域灵活使用”,极大激活消费级通航市场,空域开放为通航业务拓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。与此同时,金融资本加速与通航产业融合超过20家金融租赁公司布局该领域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定位,聚焦不同租赁业务。但由于航空器租赁存在适航管理严格、资产价值高且流动性差、运营风险复杂等特点,这就要求租赁公司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,并构建完善制度体系,以此实现稳健发展。在通航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时代浪潮中,陕直股份作为陕西省属航空产业的核心战略平台,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创新实践,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。公司依托陕西省航空产业集群优势,构建起一套覆盖贝尔直升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,业务范围涵盖直升机选型评估、采购谈判、适航认证、交付运营、维修定检等全流程。基于强大的全链条服务能力,公司深度融入金融租赁业务闭环。

在贝尔直升机业务板块,陕直股份组建了一支由航空技术、法务风控、资产管理等领域专业人员构成的精英团队。针对金融租赁项目的特点,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直升机融资租赁项目推进流程2025年4月30日与皖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,公司通过精准的市场需求分析与风险评估,协助其完成2架贝尔407直升机的融资租赁业务。从合同签订到首架机交付仅耗时2个月,较行业平均周期缩短70%,高效服务充分彰显专业实力,为金融租赁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。  

模式创新  引领行业发展趋势

飞机租赁作为航空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,不仅为航空公司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融资解决方案,而且有助于推动通航领域的创新发展。近年来,随着飞机租赁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,低空经济热度不断攀升,通航飞机租赁市场也迎来新的增长契机。当前,中国直升机租赁市场正从单一融资模式向多元化服务体系转型。从市场份额来看,融资租赁占比55%,主要服务准运营企业客户;经营租赁占比28%,满足农林作业、低空旅游等临时性需求;湿租服务占比12%,多用于政府应急作业,快速响应应急救援需求;新兴的共享租赁模式占比5%,为商务出行客户提供便捷经济的直升机租赁服务。

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,陕直股份积极稳增长、促转型,加大对租赁模式创新的投入。公司与陕西省内的旅游景区合作,推出“直升机+旅游”特色租赁服务,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,开发了“秦岭风光空中游览”“汉中龙头山空中观光”等多条低空旅游航线此外,公司依托自身机队资源,配合地面应急指挥系统,在陕西省森林火灾扑救、地质灾害救援等场景中实现快速响应,多次在实战中发挥重要作用,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,也增强了行业影响力,进一步拓展了直升机租赁的应用场景。

作为陕西省重点产业链(航空)链主企业,陕直股份与陕西君成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,6年内通过融资租赁累计引进83架贝尔系列直升机。凭借专业的服务、优质的产品性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公司的租售业务现已覆盖全国28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,服务客户80余家,累计租售直升机超两百架次。在贝尔407直升机租赁市场,公司占据超65%的份额,实现从行业新秀到领军企业的华丽蜕变。

鉴于二手机销售与直升机租赁的目标用户重合度高联动效应显著,陕直股份紧贴市场需求,推出多元化整机营销策略提供全款、融资租赁、售后回购等多种购买方式,充分满足客户资金运营需求巩固行业领先地位。在租赁业务方面,公司秉持“多机型、多梯次、多形式”原则,为政府、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等客户提供定制化租赁服务,精准匹配直升机型号与租赁方案,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,赢得良好市场口碑。此外,公司在保持原有直升机新机销售与租赁业务的基础上,推出较为成熟的租转售业务,既能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,有利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。

创新平衡  筑牢企业发展根基

除融资租赁模式外,直升机租赁市场的创新举措不断涌现。陕直股份推出“保险+租赁”组合产品,有效降低客户的风险,让客户在租赁直升机时更加安心;按小时付费模式适用于旅游、航拍等间歇性需求场景,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的租赁选择;公司还与无人机企业合作,推出“直升机+无人机”综合解决方案,有望开拓电力巡检、地理测绘等领域市场,创造新业务增长点;随着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的快速发展,其与传统直升机有望形成互补态势。在此趋势下,公司在保持传统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,积极布局新技术领域建立机队健康管理系统,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监控,为残值管理提供数据支持,助力公司优化资产管理,降低运营成本。

凭借多年行业实践经验,陕直股份成为西北地区金融机构进入通航领域的首选合作伙伴。其打造的“技术服务+风险管控+运营保障”三位一体合作模式,不仅降低了金融资本进入通航产业的门槛,更为行业融合树立了可复制的范本。未来,随着低空空域改革的持续深化以及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,公司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推动金融与通航产业的深度融合、协同发展。

中国直升机市场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,传统业务模式面临诸多挑战,新兴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。陕直股份将始终坚守“聚焦陕西直领未来”的企业愿景,秉持协同创新、互利共赢的理念,持续深化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,充分发挥在维修保障和整机营销方面的专业优势,全力与各方携手推动陕西通航产业迈向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。

910b17c399593e8f586c271e1fb6342.jpg

上一篇:第一篇

下一篇: 陕西发布:陕西行业“龙头”奋楫前行